赶海哲学下的台州:民营经济再创新辉煌
在浩瀚的东海之滨,有一座城市以其独特的赶海精神,书写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壮丽篇章。这座城市,就是浙江台州,一个自古以来便与海洋紧密相连,以海为生、以海为荣的地方。赶海,不仅仅是海边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生存哲学,它教会了台州人如何因时应势,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品尝到“第一口鲜”。
如今,台州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其深厚的民营经济底蕴,持续打响“制造之都”品牌,彰显“海洋经济”优势,擦亮“民营活力”标识,努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
一、制造为基:锻造发展新引擎
走进台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利汽车临海制造基地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生产线上,机器人挥舞着“手臂”,精准地完成每一个动作;而在“未来工厂”的中控室里,3D数字孪生系统如同一个智慧的眼睛,实时映射着生产线的每一个细节。一辆辆新能源车在这里组装完成,即将销往世界各地,成为台州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
回望历史,1998年,我国第一辆由民营企业制造的汽车便在这里诞生。从此,台州汽车制造业开启了辉煌的历程,创造了民营汽车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如今,这个基地正以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的新姿态,引领着汽车产业的变革潮流。
台州打造全球一流临港产业带的雄心壮志远不止于此。在台州湾经开区的核心区,除了吉利汽车临海基地,还集聚了拓普、亮心等30多家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强大的产业链条。
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之一,台州的民营经济从制造业起步,历经风雨,产业百花齐放。在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台州拥有35个,从一粒纽扣到一艘巨轮,台州民营企业以专注和匠心,掌握了一项项“独门绝技”,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在玉环市,水暖阀门行业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拥有1300多家生产加工企业,占全国市场比重约25%。然而,面对新一轮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浪潮,不少企业也曾陷入迷茫和困惑。为此,玉环引进了清华长三院等技术力量,成立了泵阀(水暖阀门)产业大脑,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服务。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找到了转型升级的路径,实现了准时交货率、质量合格率的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台州已形成百亿级县域产业集群2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68个,拥有制造业企业近16万家、规上企业5647家、上市公司75家。这些数字背后,是台州制造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二、向海图强:以开放赢取未来
在台州,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年初,新建铁路头门港支线二期项目槽型梁首节段顺利浇筑,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向海进军”。这条铁路的建设,将打通海铁联运通道,带动港口腹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台州以主动开放、拥抱世界的姿态,融入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时代大潮。建设现代化港口大城市、打造一流临港产业带……台州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快高水平建设“双循环”节点城市。
在浙江正特股份有限公司内,一辆辆卡车正满载着户外产品驶向港口,这些产品将远销世界各地。而在大麦屿港区,新西兰猕猴桃、智利车厘子、阿拉斯加帝王蟹等海外产品也纷纷上岸,登上台州市民的餐桌。
目前,台州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浙江自贸试验区台州联动创新区、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等五大高能级开放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为台州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通道。
围绕发展海洋经济,台州多地各显神通。台州湾新区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以招商引资为“针线”,不断补齐产业链各环节;玉环市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则成功招引了一批重大优质产业项目,为临港汽车制造和通用航空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台州的海洋产业平台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4年,台州市首批省级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倍增平台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738.15亿元,同比增长24.20%。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三、激发活力:民营经济再出发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有力支持。近年来,台州市委、市政府锚定产业平台提能升级、城市建设提质焕新、综合交通提级扩容“三大牵引性抓手”,坚持“创新强市”战略,为擦亮“民营活力”标识绘好了“施工图”。
为了激活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台州形成了“1+1+9”产业开发平台协同发展体系。这些平台用约7%的土地,贡献了全市约60%的进出口额、70%以上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85%以上的实际使用外资。其中,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由温岭市政府和浙江大学共建的创新中心,仅创建一年多就集聚了100余名科创人员,有力助推了台州建设浙东工业母机国家先进制造集群。
在新兴赛道的竞逐中,台州同样不甘落后。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智能光伏、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氢能、低空经济、算力、合成生物等六大未来产业……台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前瞻的视野,布局未来产业版图。同时,台州还积极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生产制造产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台州同样不遗余力。减税、降费、融资等各项惠企政策纷纷出台,为企业减轻负担、激发活力。同时,台州还积极营造“尊企、重企、亲企、护企”的优良环境,让企业家能够专心创业、安心经营、舒心发展。
截至2024年底,台州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99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9513家。这些数字背后,是台州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台州人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四、展望未来:台州民营经济的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台州正以其独特的赶海精神和深厚的民营经济底蕴,书写着新的篇章。在未来的发展中,台州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开放战略版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在制造业方面,台州将继续以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为方向,推动汽车产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在海洋经济方面,台州将继续发挥港口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港口经济体系;深化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海洋产业提质增效;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营商环境方面,台州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
展望未来,台州这座民营经济大市将继续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再创辉煌。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州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和更加辉煌的成就展现在世人面前。
台州市委书记沈铭权表示:“台州作为民营经济大市,要坚决扛起‘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时代使命,抓住当前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机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不断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这不仅是对台州未来的期许和憧憬,更是对台州人民不懈奋斗和勇于创新的最好诠释。让我们共同期待台州民营经济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再创佳绩、再谱新篇!